天津以“大思政课”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时间:2023-06-20浏览:130设置

荆洪阳


[摘 要]建设“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进思政课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聚焦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任务要求,要通过改革思政课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拓展大工作格局等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思政课;时代新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作出了“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等一系列重要论断。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推进思政课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加强“大思政课”建设,要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增强理论供给
  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大思政课”首先应该具有“课”的本质属性,要坚定不移巩固课堂教学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理论供给水平,用党的创新理论育人育心。
  讲好思政第一主课。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系列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第一主课,牢牢抓在手上、放在心上,集中优势资源力量,按“金课”标准开好建好。天津市在全国率先编写7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指导方案》,坚持每年更新扩充,现已增至11本,覆盖从小学到研究生各学段,每年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完善修订。探索构建“1+N+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群,高校全部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小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引导学校结合专业特点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等专业必修课,组织全市大中小学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推出一批学校特色思政选修课,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全面深入推进“三进”工作。
  拓展课堂教学维度。坚持将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大中小学教师基本工作量,设置大中小学一体化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天津市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编纂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和特殊教育各学段,覆盖语文、数学等41个学科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组织编写3本《中小学课程思政知识点》参考书,为中小学讲好相关课程提供参考,形成覆盖大中小学的课程思政支撑体系。以提升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新时代伟大实践成就和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融入各门思政课。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落实好这一重要要求,要聚焦思政课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鼓励思政课教师广泛采用小组学习、问题解析、学生讲述等课堂形式,以鲜活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教学,创新运用案例式、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革新。天津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举办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大赛。7年来,近万名学生登上思政课讲台,用身边可知可感的生动事例和典型人物,打动心灵、提升感悟,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
  善用社会大课堂,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提供实践场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社会贯通、课堂与生活衔接,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要求。建设好“大思政课”,就是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及时把国家政治盛事、经济社会大事、民生幸福要事等热点话题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在中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让青年感知身边变化,感受时代脉搏,真正让思政课与时代同行、与现实同频、与学生思想共振。
丰富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建立高校思政实践学分和中小学实践课堂制度,研究制订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把思政课与研学实践、劳动教育、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安排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切身感悟。加强与科技、历史、文化等场馆合作共建,充分发挥“纪念馆+学校”融合发展联合体作用,整合馆、校各方育人资源,深入开展“沉浸式”体验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参与感和获得感。
  挖掘用好各类资源。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投入专项资金,围绕中外制度比较、红色文化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廉洁文化与全面从严治党等为主题,建设一批思政课教学改革重点实验室,打造思政课教学资源“制造基地”,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拿来就能用”的教学资源。高标准打造思政课教师进修学院、思政课语言表达训练中心、思政课红色资源教学中心和思政课虚拟仿真技术中心,提升新入职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课堂表达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发挥融媒体优势作用。鼓励和支持师生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创作动漫、音乐、短视频、微电影等,充分利用校园“报、台、网、微、端、屏”融媒体技术,构建网络思政教育新生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思政智慧课堂,汇集整理红色资源素材,研发成本适宜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打造可感触、可视化的教学资源库,加强宣传引导和氛围营造,培育一批适合网络传播、深受学生喜爱的融媒体微课,构建“云端大思政课”体系。
  搭建大资源平台,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夯实载体支撑
  “大思政课”的内涵属性,决定了需要汇聚全社会各方面资源,搭建平台载体,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有效支撑。建设好“大思政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就必须整合用好各类社会资源,建好用好各级各类资源平台,为“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保驾护航。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天津市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第一学科”理念,全面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全国及天津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享受天津市重点学科支持政策,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建立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帮扶民办高校、独立学院、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发展。
创新“大思政”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天津思政创新平台、津门网络大思政平台,持续优化和拓展模块功能,建设形成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质量评价、“金课”展示等为主要内容,多维度立体化的思政课综合服务数据平台。鼓励和引导思政课教师聚焦社会微观视角、细分学科领域和网络潮流话题,在网络新媒体上提供优质思政内容,遴选建设一批天津市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构建网上思政名师矩阵,有效占领网络主阵地。
  牵头组建全国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联盟。联盟在教育部支持指导下,由天津市教育两委牵头,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12所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共同组建而成,积极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示范培训工作。加强天津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建设,统筹思政教育高层次人才围绕重大问题开展集中攻关,推动研究联盟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咨政服务、学术交流等方面为天津乃至全国高校提供优质服务。
  构建大师资体系,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建强队伍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大思政课”,更需要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建立全流程阶梯式培养培训体系。建立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形成岗前培训、“传帮带”培训、全实景进阶培训、磨课练兵、骨干研修、高级研修逐级递进的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聘请党政领导、科学家、先进模范人物、相关专业教师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发挥好研究平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支持作用,把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三进”工作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在全市社科类学报统一开设思政课教学研究专栏,助力思政课教师用科研支撑高质量教学。
  实施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才培养工程。制定出台《天津市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试行)》,按照“选任使用一批、服务基层一批、实践培养一批”的原则,大力度从思政课教师中选拔培养领导干部,市校区三级同步推进,通过专题培训、实践锻炼、跟踪培养等方式,让思政课教师拓展社会阅历,增长见识才干。大力实施思政课教师实践锻炼计划,规定思政课教师职称晋升须有不低于3个月的农村社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实践锻炼经历。
  探索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印发实施《天津市进一步完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退出机制的实施方案》,依托“天津思政云”大数据检验评估平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合理的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听评课覆盖全体思政课教师,对每位思政课教师每年听评课不低于4次;形成万堂听评课大数据,及时反馈听课评价结果排名。对排名靠前的思政课教师,在评奖评优方面优先考虑,对排名后10%的思政课教师进行警示提醒并安排专题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对连续两年排名后10%的思政课教师探索实行转岗退出,以激发思政课教师队伍活力。
拓展大工作格局,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统筹协同联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大思政课”作为思政课建设新的组织形式,要充分动员以教育系统为主体的社会各方力量,整合利用好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多方教育教学资源,努力构建多元协同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实现统筹协同联动。
  建立一体化工作机制。依据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积极构建目标、内容、方法融通的跨学段衔接机制,将思政工作、思政课建设、学生管理工作统筹推进,协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学段设置分委会,一体推进思政课建设,推动各区与高校共建思政课联合共同体,中小学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同研。目前,高校、市教科院、区教育局、各中小学联合开展课程开发、集体备课、教改研究等工作,已成为常态。
  提高组织保障水平。坚持引育并举,按照师生比1∶350动态平衡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优化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建立提前补充机制,留足转岗量、退出量、流失量和学生扩招后增量,确保思政课教师的师生比始终动态达标。按照生均经费机制统筹安排思政课教师培训经费,将思政工作岗位绩效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优先安排、优先保障,吸引优质人才投身思政课建设。
  深化教育综合评价改革。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规范引导评价体系转变,切实让广大思政课教师更加投入教学、钻研教学、安心教学。坚持以教学效果为主要指标,单设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职称类别,实施单列指标、单独评审,且高级职称指标比例高于其他教师指标10%以上。天津市在教学成果奖中单独设立思政课类别,明确思政课教研成果在职称聘任时高于学术成果,引导思政课教师把精力放到教学研究、理论宣传和教书育人上。 

 

作者:荆洪阳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高等教育”(原载2023年第11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