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璐静 郝保权
[摘 要]高校思政课要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国家安全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引导学生参与论证并践行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同时注重辅助性信息的运用,使学生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具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关键词]国家安全教育;高校思政课;辅助性信息
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要求“把国家安全教育覆盖国民教育各学段,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层面,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国家安全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头脑,提升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提高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强化责任担当,筑牢国家安全防线”。2020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中对大学阶段国家安全教育目标做了明确规定,“大学阶段,重点围绕理解中华民族命运与国家关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高校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实施国家安全教育的主阵地,需要根据新形势下国家安全的新特点、新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国家安全教育,提升大学生在新时代认识、应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提升国家安全意识
思政课上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价值内蕴可以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意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要求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意义。党和国家重视对全民尤其是大中小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是基于新形势下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而采取的举措。随着国家间综合实力对比的变化,大国在政治、经济等多领域的摩擦和冲突加剧,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严峻。新形势下,需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应对。高校思政课上学习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是以国家安全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必然之举,是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根本目的是让高校学生明确目前国家安全形势,提升国家安全意识,提高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当前高校思政课上国家安全教育还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还不够多、方式还不够活、机制还不够健全、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这既是对思政课管理者、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然也是对高校学生提出了要求,意味着高校学生在内容上、方式上要更多地、更长期地、更系统地接受国家安全教育。向学生阐明这一点,学生会有意识地、更主动地加强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关注和学习。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要求。新时代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安全领域威胁依然存在的同时,非传统安全领域威胁出现并增多。传统对国家安全的理解和认识与当前国家安全的现实不相符合,从而对高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学段,培养的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要对当前国家安全内涵有正确、充分的认识,对多领域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有充分的意识,并具有维护的能力。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具有责任担当精神,共同为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提升大学生理解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能力
思政课上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能力。由于总体国家观和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复杂性、独特性等特点,需要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具体而言,可从四个方面着手提升大学生理解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能力,包括对国家安全教育内容进行整体系统思考的能力、深刻思考的能力、类比思考的能力和直觉的能力。
系统思考理解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全面性整体性。根据《纲要》,高校学生需要理解的国家安全内容包括“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其一,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丰富,包括“五大要素、五对关系”,构成了自身的结构和层次,并有其自身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其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神实质是其人民性。其三,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内容十分全面,包括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内容和形式、整体与部分。
深刻思考理解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广泛性复杂性。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等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广泛而复杂,尤其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其自身产生的背景和逻辑,需要学生深刻思考其内在的本质。总体国家安全观继承和借鉴了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安全观,有其生成的历史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共同安全,有其自身的价值逻辑;与以军事同盟、武力威胁和经济制裁等手段谋取单极霸权和安全的西方国家安全观有本质区别,有其自身的理论逻辑。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含的深层逻辑需要深入思考才能领悟,再加上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安全形势提出的,在理论适用于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需要深入思考才能理解。
类比思考理解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独特性先进性。引导学生在纵向和横向的类比中,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独特性、先进性。纵向上看,不同历史时期对国家安全认识不同,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逐渐关注和重视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先后提出新安全观、综合安全观。2014年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前述安全观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思想。横向上看,总体国家安全观与西方的安全观有根本不同。总体国家安全观倡导共同安全,不仅维护本国自身安全,而且对外致力于共同、合作与普遍安全,力求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良性互动、中国安全与全球安全相互促进,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直觉力提升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关注力敏感度。直觉的能力是在能够正确思考国家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持续关注国家安全问题,从而养成潜意识中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即对国家安全问题有较高的敏感度、有较强的国家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觉察哪些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并且正确处理。总体国家安全观倡导的安全覆盖范围广泛,把非传统安全纳入其中,而非传统安全问题容易被忽视。当前大学生成长于长期安定的社会环境之中,部分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不足,对错误思潮甄别能力较差;再加上网络等新兴传媒的兴起,有害思想传播渗透手段更加隐匿,需要增强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提升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敏感度。
引导大学生践行国家安全教育内容
高校思政课要在引导大学生参与论证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紧扣知信行统一目标,帮助学生践行国家安全教育内容。
1.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论证国家安全教育内容
论证并引导学生参与论证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中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的内在属性。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旗帜鲜明的人民性、统筹全局的总体性、兼收并蓄的兼容性、思维方式的非传统性、指导现实的实践性、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等内在属性和特征。这些属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立场。让学生“深思”的同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进行论证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的内在属性。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自己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进行论证,“深思”国家安全内在属性、理论来源及其与现实相符合的正确性。
论证并引导学生论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的丰富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国家安全体系是指由与国家安全问题有关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若干个因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国家安全体系涉及到诸多领域,囊括诸多因素,并随国内外安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因而国家安全体系既具有丰富性,又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已初步构成并不断完善,需要论证现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合理性,也需要论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内部诸多要素之间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论证并引导学生论证中华民族命运与国家关系。一方面,理解中华民族命运,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命运的沉浮;理解中华民族命运在不同时期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从中华民族命运和国家关系角度,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进而理解,中华民族今天的命运和国际地位来之不易,需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好国家安全。
2.紧扣知信行合一目标,践行国家安全教育内容
高校学生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信行相统一。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近现代历史充分说明,中国一切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是党的领导。大学生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该在充分认同这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第二,认清当前国内外安全形势,支持党中央决策部署。高校学生应该主动担当,有所作为,既能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家安全政策和发展政策的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又能顺应时代潮流,响应国家号召,按照国家具体要求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第三,超越传统安全观念维护好专业相关领域国家安全。中国的历史方位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求党和国家以全新理念思考,以全局视角定位,以整体思路规划,以发展视野布局,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潜在风险与显性威胁做出精准把脉,科学研判,进而把握趋势,抓住本质,有的放矢,化解矛盾风险,应对挑战威胁。相应地,高校学生也应该超越传统安全思维,结合自身专业和未来职业规划维护好相关领域国家安全。
重视辅助性信息的运用
如果学生暂时没有较强的动机或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时会倾向于根据一些暗示性信息来决定是否相信和接受“信息”,即采取边缘路线来决定是否“接受”国家安全教育内容。这意味着,信息提供者还需要重视辅助性信息,帮助学生暂时接受这些信息,并最终达到主动“深思”并践行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目的。
精心设计课程,精准施教。思政课上讲授国家安全教育内容通过专门的国家安全教育课或融入式的国家安全教育课进行。专门的国家安全教育课即在整个课堂中以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为主,针对某个主题进行讲授。融入式的国家安全教育课堂即主要讲授的是其他思政内容,其中涉及到国家安全内容。在融入式的课堂中,讲授者要精准施教,课堂中涉及到国家安全教育内容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入,引入的话语或问题要精准,使学生自然而然得出结论。
注重情感引导,引发共情意识。在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国家安全相关问题时,也要注重运用情感激发学生动机或接受信息的热情。一方面,思政课老师情怀要深。思政课老师自身首先要对国家、人民包括学生有深厚感情,熟悉国家安全相关历史,尊敬为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人物,塑造自己的胸怀和情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相关的国家安全现实问题,现实的、鲜活的国家安全事例可以调动学生思考思政课中国家安全内容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思考事例中的矛盾发展,并引发学生共情,思考自己在同样的情景下会如何处置,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思考国家安全内容的主体性意识,培养学生对国家和人民的真挚热爱,最终认同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思想理论和爱国主义精神等。
活用教学技术,挖掘隐性资源。新媒体时代,国家安全教育过程中也需要借助先进教学工具和手段,生动呈现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以互联网、智能设备、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发展,开启了全媒体时代大幕。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教学媒介与教学环境高度网络化、隐匿化、渗透化、互动化和生活化等特性,给高校思政课隐性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阵地。因此,要活用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方法,让内容与方法共融,切实提高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采用灌输与启发相融合、隐性和显性相补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直观、真切地呈现教学材料和内容,从视觉、听觉上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智能化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把需要传达、教育的观点隐性地潜藏在学生获得的信息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品德、养成学生行为等。
[本文为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研究”(2020A025)阶段性成果;西北工业大学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攻关项目“《<红色经典文献>研读》课程群引领我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与实践”(2022JGG0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杨璐静 郝保权 西北工业大学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高等教育”(原载2023年第15/16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