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精讲|“中国古代诗画艺术中的意境表现”开讲

时间:2023-11-09浏览:236设置

11月8日,我校教师吴丹主讲的经典精讲之“中国古代诗画艺术中的意境表现”主题讲座在博学楼知行讲堂开讲。此次讲座,吴丹分别从意境概念及理论的生成和意境的审美特征及在诗画艺术中的表现两个方面进行讲解。

吴丹,女,上海大学文艺学硕士,太阳集团0638登录网址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从事文学理论、美学、创意写作研究,曾在黄河文学、大舞台、北方文学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其中核心期刊2篇,分别为《文学成规与中国当代类型小说创作》《边城的叙事时间研究》《家族小说人物角色分析》《城门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等多篇学术论文。

“请你们用‘意境’这个词来描述一下这幅画和这首诗?”吴丹借用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和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画一诗抛出何为意境的话题,巧妙勾起在场师生浓厚兴趣。“谈到意境,先讲意象,意象是由审美主体创造出来的主体化了的物象,是创作主体意志与客观物象高度融合的结果。”吴丹说,魏晋玄学家王弼所提出的“得意忘象”说就足以证明人们对意象有了思考。两晋以来,诗歌、绘画强调的传神、写意等理论,提倡“弦外之音”、“画外之景”、“文外曲致”等等,也都是 “得意忘象” 思想的反映。

意境则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用心灵去观照外界对象,在把握和领会对象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领域里创造出新的意蕴和境界;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以及所诱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吴丹指出,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从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意象是指单个的文学形象,而意境则是由意象组合而成的形象系统。

吴丹说,意境的审美特征及在诗画艺术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三方面。吴丹分别用李白《玉阶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陆游《沈园二首》分析了情景交融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的三种表现形式。吴丹借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一枝红杏”展开分析实景与虚景的所指,并引出中国画中“虚”的内涵,即为画不应一览无余,应画外有画,由有限伸向无限,要“留白”,要“水中看月”,让虚处比实处更富韵味,更有空灵之美。

意境的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吴丹认为,意境的学习和欣赏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活动,如果自身能力足够,学习和欣赏意境绝对是一种精神和美的享受。她勉励在场同学要提高自己的文学及艺术素养,丰富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学习总结和鉴赏意境的方法,真正地品味作品的意境。(供稿/大学生记者团 何松 图/ 樊国栋 编辑校对/王良豪 审核/张瑾 陈挺)

讲座现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