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由太阳集团0638登录网址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联合组建的“乡村振兴·青春笃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星火传承”队,迎来了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五天。团队成员深入贵州岩博村,访谈村级实体企业岩博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岩博村负责人、淤泥彝族乡政府相关人员。岩博村,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彝族乡,曾是典型的贫困落后地区,但在村党委书记余留芬的带领下,该村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岩博模式”。
余书记的智慧:引领乡村变革
清晨,阳光洒满大地,队员们在岩博现场教学基地与岩博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进行了深入访谈。余书记回顾了岩博村从“小锅酒”到如今产业化发展的艰辛历程。1997年,她担任村妇联主任、村支部书记,面对的是一个负债累累、基础设施几乎为零的“空头村”。然而,她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而是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决心通过发展集体经济,让村民过上富足的生活。
创业之初,岩博村面临着诸多困难。村民对发展集体经济持怀疑态度,资金和技术也极度匮乏,但是,余书记并没有放弃。她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村民,带头修路、引水、建厂,一步一个脚印地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同时,她也积极筹集资金,引进外部专家和技术,逐步克服了创业初期的重重困难。
在她的带领下,岩博酒业从一个小锅酒厂起步,逐步发展为现在的规模化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开拓市场等一系列措施,岩博酒业不仅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还带动了全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尤其是“人民小酒”这一品牌的打造,更是成为了岩博村的名片,让该村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随着岩博酒业的壮大,村民的收入也显著提升。过去依赖传统农业的村民,如今通过参与酒业生产和销售,实现了从“贫困户”到“股东”的转变。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3.3万元,部分村民甚至更高。酒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促进了村内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然而,乡村振兴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余书记深知这一点。她认为,尽管岩博村在过去二十年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乡村振兴之路永无止境。她强调,乡村振兴需要政府和企业合作,并在人才引进、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方面不断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乡村真正实现全面振兴。
对于未来,余书记有着清晰的规划。她计划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和康养产业,打造以“人民小酒”为核心的多元化经济体。她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来到岩博村,促进村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余书记的坚韧与智慧为岩博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与余书记访谈现场。通讯员 杨礼桃 摄)
岩博村的未来:蜕变中的希望
岩博村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代表性村庄,近年来通过村级实体企业岩博酒业的崛起,成功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团队成员前往岩博村村委会,与彭飞副主任进行了深入访谈。他详细介绍了岩博村的经济发展历程、企业与村民的关系、未来规划等方面的内容,为队员们深入了解村级企业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彭副主任回忆,岩博村在岩博酒业创立之前经济状况艰难,负债累累,村民主要依靠种地为生,但在余书记的带领下,岩博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她带领村民修建道路,改善了交通条件,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彭副主任介绍,岩博酒业通过村民土地入股的方式得以发展壮大,成为村内的经济支柱,直接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彭副主任介绍,岩博村在未来五到十年发展中,将以党建和旅游为核心,推动经济发展。村里已申请创建3A级旅游景区,并计划开发更多旅游资源。同时,他还强调了岩博酒业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并且强调了村级实体企业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岩博村正迈向更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希望“岩博模式”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典范,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为全国提供更多的启示。
(与彭飞副主任访谈现场及合照留影。通讯员 杨礼桃 摄)
政府相关分管领导访谈:携手共建美好未来
随后,队员们前往淤泥彝族乡人民政府,与王秉洪书记、甘星主任等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了政府在推动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及政策落实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所遇到的困难。通过这次深入访谈,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政府工作的理解,还针对资金不足和技术短缺等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期望通过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乡政府走访现场。通讯员 杨礼桃 摄)
岩博酒业:村民的期望与愿景
午间,团队成员来到岩博酒业有限公司食堂,与在此工作的本地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在食堂温馨的氛围中,村民们畅谈生活点滴,队员们则积极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生活状况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待。这次调研不仅让队员们更加了解村民的真实生活,还深刻感受到了岩博酒业对当地的重要意义。
(在岩博酒业有限公司食堂里调研。通讯员 杨礼桃 摄)
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经过一天的访谈,团队成员对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与实施细节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大家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积极参与。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传播乡村振兴的理念。与此同时,也应关注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推动乡村经济与文化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通过实际行动,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供稿/杨春艳 杨礼桃 刘亦行 编辑校对/詹建红 审核/张毓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