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发布

经典精讲|“闲聊诗歌”开讲

索取号:发布者:王良豪发布时间:2023-10-26浏览次数:10设置

10月25日晚,由水城区文联创作室主任尚远刚主讲的经典精讲系列讲座之“闲聊诗歌”在博学楼知行讲堂开讲。校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杨永贵,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龙尚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王刚出席讲座。讲座现场氛围热烈,师生互动频频。

“我不制造诗歌理论,我只做诗歌理论的搬运工。”尚远刚自称为诗歌的“转述者”,讲述自己学习诗歌的经验,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解读诗歌理论,引导在场师生探究诗歌。

尚远刚介绍,诗歌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中,诗歌史占相当大的比重。他认为,诗是宝塔、珍珠、迷宫、文学王冠上的钻石,是语言的最高形式;诗可以兴观群怨,激发感情、体察社会、凝聚人心、表达不满;诗无所不能,能抵达世界及人心的任何角落。尚远刚以雷平阳《亲人》《母亲》《杀狗的过程》为例,结合自身写诗经历得出对诗歌的结论。他说,诗是语言构成的诗意场,其核心在于通过文字的力量来感动、触动人们,使之更了解诗歌的韵味。

“中和可常行,过之犹不及,中庸,是一种动态平衡。”尚远刚说,论证现代诗创作应讲究中庸之道。他认为,诗歌教育一向滞后,自学是必要的,要读诗歌史,关注诗歌期刊,了解诗歌前沿并进行练习。诗常与歌相伴,注重音乐性,韵律和节奏,在现代诗中,内在的韵律更为重要。一首诗的产生离不开外在的音乐性和内在的韵律抑扬顿挫、欢快跳跃、沉郁阻滞,以及随之变化的语势推动力。

尚远刚表示,作诗歌有时需避免押韵,创作时可以先用分行来破坏、打乱节奏,让韵脚的字不出现在句尾,再更换同义词加以表达。他强调,诗的开头和结尾要起承转合,句式变化要注意长短句错综使用,多用短句,疏密有致。尚远刚举古马《青海的草》为例,表达了自己对诗的喜欢,以画喻诗,诗是写意,重在传神;以书喻诗,诗是行楷,亦庄亦谐。他说,打动人的,不是扯破嗓子的口号和寻死觅活的抒情,往往是诗性饱满的叙述。

王刚向在场师生介绍文学作品的投稿方式。他表示,好稿子是投稿成功的重要保证,完成一个作品,需反复修改打磨,做到完善到不能再修改。他告诫同学们要关注刊物,对自己的作品有清晰的定位,规范编辑文档,寻找有效邮箱,编辑发送时注重礼节。

“诗可以激发情感、凝聚人心,也可以提高人的情操以及对诗这门艺术美的体验。老师讲解得很细致,让我对于诗歌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加深了诗歌在我心中的地位。”来自教育科学学院2021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宋云表示。

我校部分师生到场聆听。(供稿/大学生记者团 何海燕 实习记者 杨政彤 徐之婷 图/大学生记者团 吴寿兰 编辑校对/王良豪 审核/张瑾 陈挺)

讲座现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