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学子毕业特辑||毕业论文答辩实录(六)

发布者:梁佳俊发布时间:2022-05-05浏览次数:416

2022年5月4日,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2届本科毕业生答辩顺利进行。为保证学生按时毕业,本次毕业答辩严格遵从《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2届毕业论文评阅、答辩方案》开展。
    第六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在奥学楼314召开,答辩组由宿振伟、钟敏、徐亚玲、陈侃以及五位协助人员构成。答辩分为三个时间段:上午(8:00——12:00)、下午(13:00—18:00)以及晚上(18:00——21:00)。答辩过程中答辩组教师通过听取学生汇报、查阅毕业论文纸质档材料、提问、指导等,为本次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提出修改建议。

前期准备

第六答辩组工作人员于2022年5月3日在奥学楼604召开答辩工作安排会议,答辩组组长宿振伟老师主持。

协助人员布置答辩会场

答辩组老师

答辩风采:

答辩学生龚之钰

龚之钰同学的论文《网络文学中玄幻小说善恶观研究——以<斗破苍穹>为例》通过对社会现状以及《斗破苍穹》的文本分析,得出造成错误的善恶观普及的重要原因是作家的创作理念良莠不齐以及作品的商业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家观念更新和文学作品去商业化的具体措施。最后抒发笔者希望在网络文学的发展中,通过伦理制度规范网络文学创作观念,减少为商业化而商业化,不断提高网络作品的道德审美水平,为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答辩组教师对其论题新颖性和对文献的把控程度给予了肯定,但是论文布局比例有点失调,一部分文字仍需要进一步精炼。

答辩学生马龙飞

马龙飞同学简要介绍了其毕业论文《沈从文作品中河流意蕴探究--以<边城>为例》的研究思路、内容。通过阐述《边城》中河流的象征意义,河流悲剧艺术以及河流意蕴的成因,从而证明河流是贯穿《边城》的暗线,是《边城》的灵魂。其认为沈从文之所以创造了这么多经世名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以河流为载体,让“河流”隐藏在作品中成为作品的灵魂。河边的故事,河边的人,河流蕴含的丰富意蕴,构成了沈从文文学作品中的独特河流世界。答辩组教师肯定了其论文的结构,并提出应以《边城》为例,举例沈从文其他作品中河流的意蕴。

答辩学生陈安妮

陈安妮同学从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创新点与方法、研究思路与内容以及研究总结与展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通过对大量的唐宋泰山诗歌进行剖析并结合唐宋文学发展概况和泰山文化内涵以及当今中国的时代精神,从诗学角度、泰山自身角度和读者角度概括出唐宋泰山诗歌的影响与价值。最终提高了泰山在山东乃至整个中国的知名度,使泰山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标签,发扬了昂扬向上的泰山精神。答辩组教师认为该篇论文选题较新颖,但是部分论证不太充分、信息缺失,需要进一步完善。

答辩学生彭璐

彭璐同学论文《论阎连科乡土小说中的荒诞色彩》将阎连科的乡土小说创作及其荒诞色彩分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具体阐述阎连科乡土小说的创作情况;第二,简述荒诞的发展历程及其具体特征,并以此探讨阎连科为何在书中广泛运用荒诞色彩。她认为阎连科希望通过自己笔下的各种荒诞现象引起读者关注乡村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后阎连科对中国乡村现状的发展很是焦虑,乡村并未融入到改革开放这一浪潮中。阎连科将乡土作为自己的灵感来源,认为乡土有着无限的魅力。乡村的生命意义值得被延续下去,被更多人看到。在乡村生命意义的延续这条道路上,作者更多地关注到了乡村的弱势群体。答辩组教师对其论文选题、内容等表示赞同,但是文中有一些词语运用不太恰当,需进一步锤炼。

第六答辩组合影留念

本组答辩过程中,学生们精神状态饱满,体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综合能力。答辩组教师对学生们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创新性、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表达能力给予了专业的点评和建议,对于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2022届本科生毕业答辩在答辩组教师、答辩协助人员和毕业生们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完成。芳叶新叶催陈叶,前水流波让后波。岁月如斯,时节如流。在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师的精心指导之下,毕业论文质量显著提升,至此,感谢每一位教师为专业建设的无私奉献。(供稿/谯海芳 曾静刘天线 何贝贝 吴家丽  编辑校对/邹璇  审核/龙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