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专题讲座——“语文新课程关键概念的学理诠释和实践厘清”开讲

发布者:梁佳俊发布时间:2023-09-22浏览次数:303

9月21日上午,在学校学术交流中心明道讲堂,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义务教育研究所所长何立新主讲“国培专题”讲座“语文新课程关键概念的学理诠释和实践厘清”。讲座由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樊国相博士主持。

何立新从“课程育人”包含的国家意志和立场转型,“三有”时代新人的丰富内涵,三种文化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语文实践活动与教与学基本行为,学习任务群与项目、主题、情境及任务,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辩证关系,“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和实践策略,“学业质量”与“教学评一致性”九个方面展开讲座。

针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何立新表示,这是教育应该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明确国家政策,结合课文知识,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价值;明确课程目标,将学科立场转型为教育立场,培养时代新人。

何立新阐释“三有”青年内涵,认为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要能坚定政治立场,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有思想、勤思考、乐提问,并建议教师促进学生与文本契合,创设真实语文情境,培养学生思考、实践能力。

何立新介绍三种文化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革命文化是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程是路,后者是先者的延续,三者相互贯通,又各具特色。

何立新说,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师应以文化基础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个人角色意识,拔高创新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终生发展能力。

“无活动,不教学。”何立新认为,语文教学应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课堂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创造能力;教师要落实听说读写,达到“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效果。

何立新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入手,结合任务群图片示例解析课程标准,讲述课程应突出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情境、任务等内容,建议教师深入了解学习任务群、项目、主题的设计意图,明确育人价值和结构化逻辑关系。

何立新说,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在基于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教师要运用真实的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核心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审美创造力。

何立新将学习情境分为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学科认知、生活、问题、任务六方面。他表示,真实情境创设可以增强学生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生活能力,用问题导向、以任务驱动,推进学生学习。

在何立新看来,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学业成就的表现,其反映了核心素养要求,同时阶段性学业质量标准可反映出教、学、考等情况,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效果。(供稿/文学与新闻学院大学生记者站  李万义  康欣怡  编辑校对/王琳  梁佳俊  审核/龙尚国)

讲座现场

何立新主讲

樊国相主持